山东GAY最怕出柜,但最想回家过年
2021年春节,淡蓝公益联合Blued、LESDO发布『2021中国性少数群体春节归属感洞察报告』,将目光聚焦在性少数群体「要不要回家」的问题上。从这份报告中可以看到,「略显小众的性取向」和「家庭团圆」的冲撞让「回家」成为了很多人的乡愁。
为了把冰冷的数字还原成带有温度的真情实感,淡蓝还找来了几位网友,讲述他们的故事。
01.TA们是谁?
02.回还是不回,这是一个问题
山东GAY:我内心拒绝回家装直男,身体却在排除万难地抢票
受访者:石头,山东,30岁
一个月前,石头把购物车里给家人准备的新年礼物一一删除了,因为对于过年要不要回家,石头显得有些纠结,「我确实挺复杂的,既想回又有些担忧。」
石头的根在山东,据说是全国的「二胎大省」。但今年30岁的他不仅没有结婚,也从来没有带过女生回家。对于家庭观念很重的山东,一个人返乡是件「政治不正确」的事。
「年纪越大越怕一个人回家过年,爷爷奶奶对四世同堂的期待让我很自责。而且我很清晰地感受到父母带我走亲戚时,他们因为我而承受的压力,」石头说,「还有一个让我想留在北京过年的原因是我的男友,他今年留京过年,我担心他会孤独。」
出生在重工业城市的石头,家庭氛围多元又传统。父亲来自鲁中,母亲来自胶东,内陆与沿海的文化大碰撞让这个家庭思想更为开放,但他们身上也传承着最为传统的「家文化」基因。
家文化的源头就是先人。每逢过年,按照父亲家族的习俗要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整吃饺子,而在吃饺子之前,要先祭拜祖先。
石头的家里没有摆设牌位,但爷爷会在吃饺子前手写曾祖父曾祖母的牌位,再摆上数个第一锅出来的饺子,之后才是后辈们用餐的时间。
这是石头「见习」了三十年的事情,被身体力行教育出来的「尊老爱老」是他身上最难被覆盖的底色。
是爷爷奶奶陪伴着石头长大的,正因如此,他最想回家的理由就是太思念爷爷奶奶了,也怕两位老人家会想他。「每逢春节,不论其他人如何,我们五个人一定要整整齐齐地在一起。」石头对淡蓝说。
在山东人的想法里,「佳节团圆」是一条不能轻易僭越的红线,所以石头在这个疫情反复的日子里排除万难要返乡。
他说,「在我决定回家之后,状况频出。我的票连续被提示『因故取消』,后来页面直接显示没有票可选,最后是我爸帮我买的。这还只是买回山东的票,回北京的票更加艰难。往年回京买不到票的时候,我都是『买长乘短』买青岛的票,然后从我家这一站上车。但是这次疫情原因需要出发站和票面一致,最后我爸提议开车送我去青岛,然后再坐车回京。」
在踏上返乡旅程之前,石头又跑到商场里为家人购置新年礼,爷爷的茶、爸爸的烟,还有奶奶妈妈的项链和首饰。
人和礼节,哪一个都是山东年不可或缺的存在。
03.断掉的「回归线」
出柜后,父母竟对我愈发客气
受访者:Moore,湖南,30岁
「湖南是产烟花大省,烟花种类特别多,光儿童烟花的造型就有好多种。因为那些小汽车、小陀螺造型的烟花,过年成了我曾经最期待的时刻。现在的我再也没有那种心情,这几年只剩爸爸一个人去例行放烟花,我和妈妈嫌吵躲在屋子里。」Moore对淡蓝说。
「可能是我的出柜让大家都没了心情吧。」
来北京的第二年夏天,同志身份觉醒的Moore向相处了两年的女友坦露了自己的性取向并提出分手。因为这件事,Moore被迫异地出柜。
异地出柜时,Moore能感受到父母情绪里的不解、挣扎和歇斯底里,可过年的时候,父母却变了一副面孔,热情地迎接他,对儿子的性取向失忆般的闭口不提。
但细节里折射出的气氛终究是变味了。
「妈妈平时说话很少会在意我的情绪,有时还会骂人,但是在我出柜之后她变得特别的客气。往年直接安排我参加的姐妹聚会今年会先来征求我的同意。」Moore说,这种刻意的礼貌让Moore如芒在背,他觉得爸妈是在卧薪尝胆谋划着什么,让人不自在。
这种尴尬在2019年被打破了,Moore因为工作需要选择了形婚,但家庭关系并没有因此缓和,而是走向了另一种尴尬,他说,「妈妈知道和我形婚的女孩是个铁T,但她假装不知道,还希望我能爱上对方,然后两个人再生个孩子。她甚至把这份努力用在了这个女孩身上。」
Moore补充道,「我妈很爱美,看不惯『儿媳妇』的男生气,总想着改变她。每次上街买衣服我妈都想让她尝试女性化的衣服,她也没办法反驳『婆婆』,就对着自己的母亲发火。而她的母亲也知道自己女儿的不同,大家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样子让气氛变得十分尴尬。」
而让Moore最想逃离的,除了家庭气氛,就是气氛背后的「真相」。至少他认为这就是真相。
「我觉得自己只是他们一个可以炫耀的工具人,我的学习成绩,我的国企工作,还有单位给予我认可的奖章都是他们和外人炫耀的资本。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未来,当我需要他们帮助我在北京买房时,他们给我在长沙买了一套别墅让我回家。当我出柜之后,他们又把市区的别墅卖了。我以为他们是周转资金,结果他们在老家又给自己买了一套房子。」
「我从小被姥姥带大,初高中读寄宿,他们很少关心我在想什么,连我出柜都一直假装没发生过。他们只在勾勒自己的晚年生活,我只是达成他们美满的条件之一,我想什么不重要。」
2021年国家鼓励就地过年,这对Moore来说就像是一道赦免令。
每年春节期间,Moore都会主动要求大年三十值班,然后初三再回家,「逃是逃不掉的,总归是要回去的。今年听说可能要原地过年的时候,我松了一口气,心里想最好是这样吧。」
04.推开世界的门
妈妈开始关心我的「室友」
受访者:阿雷,江苏,37岁
不久前的农历十二月初八,阿雷接到了妈妈催促吃腊八粥的电话,在通话快要结束的时候,妈妈若有似无地问了他一句,「你室友也吃了吗?」阿雷知道妈妈口中的室友就是自己的男友,只是他在心里疑惑了一下,为什么突然问起他?
对阿雷「室友」的关心,其实是妈妈对阿雷同志身份的认可。这份认可来得看似很轻,却弥足珍贵,因为从出柜失败到成功,阿雷经历了13年。
2008年,在多位成功出柜的同志朋友的带动下,在外地工作的阿雷打电话向爸妈出柜,得到的结果是全面的溃败。爸妈不仅不接受他的同志身份,还要求他去看心理医生。也是从这一年起,阿雷的春节开始变得不那么轻松。
「原来还会在家多呆几天,出柜之后,年初三就回工作城市了。没办法,他们会在任何时刻说教我,比如洗完脸,吃完饭,或是坐着发呆的时候,他们会用『咱们说个事呗』为开场语劝我做一个直男。」阿雷说。
这样的情况持续到了2012年,父母通过自学LGBT知识,同时用时间疗愈自己,放低了对阿雷的预期,不再逼他结婚。
但是在爸妈心里,「我不逼你结婚」是他们的妥协和牺牲,而这份牺牲成为了他们在「要孩子」这件事上和阿雷博弈的筹码。
「『你可以不结婚,但必须要让我们抱孙子』,我妈说话的语气特别强硬,连逼婚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坚定过,」阿雷说,「让我觉得更可怕的是他们竟然说让我领养一个儿子,然后对外说是我的弟弟!」
2012年对于阿雷来说,出柜仍是失败的,留在家里过年的时间依旧卡在了初三,多一天嫌伤亲情,早几天又撑不起新年的团圆。而这种纠结终于在五年之后光明了。
2017年春节,距阿雷出柜已经过去9年,阿雷说自己的爸妈已经不逼婚,也不再提抱孙子了,话题重新回归到了他本身:年终奖发了多少,和同事关系怎么样,平时常吃外卖吗……这让他找回了过年的感觉。
阿雷说,「爸妈真的一次都没有提过女生和孩子的事了,那年过年我在家待到了初五。其实在这之前,我也想和爸妈多呆几天,只是大家情绪都是绷紧的、对立的,不合适在家久留。」
在不被催婚的那一年,阿雷曾向妈妈提过自己有在交往男生,妈妈只回复了一句「哦,交呗」,一副完全不想聊的姿态。
「其实我知道她特别想了解我的『室友』,因为她想知道我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。」阿雷笑着说。🌈
彩虹赞助商
每一段认真的故事都值得珍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