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独居在湖边两年的美国作家梭罗曾这样说过,「人们称赞并视为成功的那种生活,其实只不过是生活的一种。」而我相信,见证我们生活多年的父母,在他们眼中,被视为幸福的异性恋生活,也会慢慢地变成「生活的一种」。
先说明一下,我是直的,你没听错我是直的。今天把这些说出来也是因为那三个GAY。 你知道研究生宿舍吗?研究生宿舍四个人住你知道吗?也许你都了解,可是你知道一个寝室四个人有三个都是GAY是种怎样的体验吗?
大约五年前,我还在大城市打工,996的奋斗和节俭的生活也帮我攒了一笔小钱,可是算来算去,似乎我的积蓄增长永远赶不上房价的上涨速度。就在那时,我做出了回乡的决定。
比暴力更可怕的是偏见。我们希望让那些沉在水底的声音被看到,让那些蜷缩在阴暗角落的孩子被照亮,让那个没有偏见和伤害的世界,早那么一点到来。
火化之后,两人又花了几天打包行李。在萝拉回台湾的前一天,小德去把叶子的骨灰接回来,“我没想到背着他的骨灰,会那么难过。”看着骨灰摆在家里,小德想起两人之前去武夷山参加茶博会、看当地老乡斗茶赛。他便翻出带回来的茶,泡了些拿给叶子。
人的孤独,常常是主动选择的结果。就像『绿皮书』里说的那样,「人之所以孤独,是因为不敢迈出第一步。」只要人们对现状作出改变,找个恋人、主动维系一段友情,或许就可以让这种孤独无所遁形。但同性恋的孤独,因为特殊的身份,似乎变得不太一样……
爱一个人就愿意为他付出一切,不必多言。陪伴便是最长情的告白。
刚经历了四十岁被分手的我,没能遇到一份从一而终的感情。对人性、对爱情的失望,扑面而来。虽然爱情在我面前,或许不再是一块纯洁无瑕的美玉,但让人好气又好笑的是,它依旧那么确凿的是我生活的必需品。
其实,我们不切实际的幻想,或是惊弓之鸟的态度,只是因为我们还没真正经历过。这次,我们找到了两对同居10年以上的夫夫,一对是性格、工作、家庭经历几乎相同的男同志,另一对则是年龄相差9岁,且性格迥异的男同志。
很多走入形婚的人,都会发现婚后的「伴侣」在掺杂了一些私欲后,就变成了另一副陌生面孔。这场婚礼对于少数群体,应该是一根可以互利互惠、逃避世俗眼光、满足父母期待的「救命稻草」,不料,却对自己造成了「二次伤害」。